頻道總排行更多
新聞內容
共青團漢中市委健康教育宣專欄——健康教育知識宣傳(六)
發布時間:2019-09-12 作者:團市委 點擊:0次
1.為什么接種疫苗能預防疾病?
科學研究表明,當細菌或病毒侵入人體時,身體就會產生一種抵抗這種細菌或病毒的物質,這種物質叫做抗體。不同的細菌或病毒會產生不同的抗體,稱為特異性抗體。病愈后,這種特異性抗體仍然存留在體內,如再有相應的細菌或病毒侵入體內,這種特異性抗體就能保護身體不受這些細菌或病毒的傷害。
預防接種就是人為地將經減毒或滅活等工藝處理的少量細菌或病毒及其代謝產物接種給人,使機體產生特異性抗體或細胞免疫反應,從而產生針對該種病原體的抵抗能力。
2.接種疫苗后是不是就一定不得傳染病了?
預防接種是預防和控制傳染病最經濟、最有效的手段,但成功率并非是100%,多數疫苗的保護率>80%。由于受種者個體的特殊原因,如免疫應答能力低下等因素,可導致接種后免疫失敗。但大量的研究證明,即使接種疫苗后發病,相對于不接種疫苗者,其患病后的臨床表現要輕很多。
3.為什么一定要按免疫程序進行預防接種?
不同的疫苗,有不同的免疫程序,這是根據臨床試驗和多年科學實踐為依據而制定的。如乙肝疫苗、百日咳-白喉-破傷風聯合疫苗、脊灰疫苗等至少需要完成3劑接種才能使兒童產生足夠的免疫力。隨著兒童的長大,體內原有通過接種疫苗獲得的免疫力也會逐漸下降。因此,有些疫苗還要進行加強免疫。
4.為何要對新生兒接種卡介苗?
接種卡介苗后能使機體對結核桿菌產生特異性的免疫力,可阻止結核桿菌在人體內的繁殖和播散,因此它對預防結核性腦膜炎和粟粒性結核有較好的作用。
世界衛生組織建議,在結核病高、中等流行地區,新生兒應盡早接種卡介苗。我國的免疫程序是新生兒出生時接種1劑卡介苗。
5.新生兒為什么要在出生后24小時內及時接種乙肝疫苗?
我國大多數乙肝病毒表面抗原攜帶者來源于母嬰垂直傳播及兒童早期的感染,因為新生兒對乙肝病毒無免疫力,而且免疫功能尚不健全,一旦感染了乙肝病毒,則易成為乙肝病毒表面抗原攜帶者。<1歲嬰兒感染乙肝病毒后,將有90%以上的人會變成慢性乙肝病毒表面抗原攜帶者。由此可見,新生兒預防乙肝尤為重要。所有的新生兒都應當在出生后24小時內盡早接種第1劑乙肝疫苗,并按照0、1、6月齡的免疫程序,完成3劑乙肝疫苗的全程接種。
6.乙肝疫苗是否一定要打三針?
接種不同劑次乙肝疫苗后一般都會產生抗體。研究證明,全程接種3劑后,體內產生的保護性抗體的幾率大、滴度高。據觀察,接種第1劑后,約有30%~40%的人產生抗體,接種2劑后,約有60%~70%的人產生抗體,完成3劑全程接種后可使約90%以上的人產生抗體。
7.為什么脊灰減毒活疫苗不能帶回家服用?
疫苗需要由有資質的預防接種單位和預防接種人員提供預防接種服務。需要嚴格按照規定的溫度冷凍儲存疫苗。接種時須用涼開水溶化后喂服,這樣才能保證疫苗的效果。接種后需在現場留觀至少30分鐘。因此不能帶回家服用。
8.多次服用脊灰減毒活疫苗是否對身體有害?
按照《預防接種工作規范》,國家免疫規劃的每一種疫苗都有規定的免疫程序,適齡兒童只要按程序服夠劑數即可。但在補充免疫活動時,可不論接種史,所有無禁忌證的適齡兒童一律接種1劑或2劑疫苗,這樣做就是為了避免漏掉一部分易感兒童,同時建立群體免疫屏障。脊灰減毒活疫苗是安全的生物制品,多次服用不會對身體有害。
9.患過出疹性疾病的人是否不需要接種麻疹疫苗?
不一定。有很多種疾病都會有出疹癥狀。如果實驗室診斷為麻疹,則不需要再接種麻疹疫苗。如果確診為風疹、其他出疹性疾病或出疹原因不詳者,還需要接種麻疹疫苗。
相關熱詞搜索:
上一篇:共青團漢中市委健康教育宣專欄——健康教育知識宣傳(五)
下一篇:沒有了